黄釉
黄釉最早出现于唐代,但正色黄釉,还是汝窑的高温黄釉——茶叶末釉。明代的黄釉有新的发展。始于宣德的浇黄,更是明代杰出的黄釉;嘉靖以后,又有鱼子黄、鸡油黄等。入清后有康熙的淡黄,以及其后的菜尾、鼻烟、金酱等。

我国传统的黄釉有两种:一是以三价铁离子着色的石灰釉,这是一种高温黄釉;一是低温黄釉,也是用含铁的天然矿物作着色剂,但基础釉是铅釉。明清两代的黄釉都是以铁为着色剂的铁黄,用氧化焰低温烧成,呈色黄润光滑,釉面晶莹透澈。至于清代康熙时发明的锑黄,是作为黄色釉上彩使用的。

黄釉器的制作有两种方法:一是在烧成的白瓷釉面上涂以含铁色料,再在低温烧成;另一种是在素烧过的涩胎上直接施黄釉,但釉色不及前者洁润。

浇黄
低温黄釉是以浇釉的方法浇在瓷胎上的,所以称为“浇黄”。它创于明宣德朝,盛于弘治、正德时期。
浇黄虽是一种低温铅釉,但是由于它的烧成温度稍高,在850—900°C之间,所以它的稳定性比其他低温釉要高。浇黄的另一特点是它的透明度较好,瓷胎上雕刻的图案花纹能透过釉层而显现出来,因而有较好的艺术效果。同时,又因其色柔淡而得“娇黄”之名。
茶叶末
茶叶末是我国古代铁结晶釉中重要的品种之一,属高温黄釉,经高温还原焰烧成。釉呈失透的黄绿色,在暗绿的底色上闪出犹如茶叶细末的黄褐色细点,古朴清丽,耐人寻味。

茶叶末釉中绿者称茶,黄者称末。雍正时有茶无末,乾隆时则茶末兼有。釉色偏绿者居多,有的上挂古铜锈色。因具有青铜器的沉着色调,常被用来仿古铜器,所以又叫“古铜彩”。
鳝鱼黄
鳝鱼黄为结晶的一种。配釉时用长石少许,并加少量的镁,经1300°C左右的高温氧化焰烧成。釉色黄润,带黑色或褐色斑点,像鳝鱼的皮色,故名“鳝鱼黄”。
蓝釉
蓝釉是钴的呈色,最早见于唐三彩,但这时还是低温蓝釉,只有绚丽之感,缺乏沉着色调。高温蓝釉的出现是在元代。入明以后,特别是在宣德时,蓝釉器物量多而质美,被推为宣德瓷器的上品。至清康熙时,更出现洒蓝、天蓝等多种新品种。

我国传统的蓝釉,都用天然的钴土矿作为着色剂。这种钴土矿除含氧化钴外,还含有氧化铁和氧化锰。用这种混合着色剂所制成的蓝釉跟用纯氧化钴作着色剂所制成的蓝釉相比,前者深沉古朴,而后者则显得有些妖艳。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