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醉
粉彩中最艳丽的叫作美人醉,又作美人霁或美人祭。始于明嘉靖时,盛于清康熙、雍正间。
康熙美人醉最具特色,釉色种类也最多。当时美人醉的正色是通体红润,色彩明快鲜艳,洁净无瑕,无斑点、苔点及苔片。稍次者,一部分釉色发生变化,呈深浅红斑点,状如老豇豆皮,叫“豇豆红”;如釉色全部发生变化,形成绿而带深浅苔片的,叫作“苹果绿”;釉色润泽,浅而带灰的,称“娃娃面”;更浅的称“乳鼠皮”;带暗花的则叫“梅皮”。

桃花片
桃花片俗称“美人醉”或“豇豆红”,创烧于清康熙时。这种红釉呈色千变万化,有的在蒙蒙粉红中密集着深红色班点;有的一部分为深红色,而周围却逐渐晕散为淡红色;有的在深红之外的较浅部分,呈现黄色或绿色的色晕或斑点;还有的是在深浅绿色中,泛现不同的红晕。因此,这种釉色的别名很多。
豇豆红
豇豆红是一种呈色多变的高温颜色釉,是清康熙时的铜红釉中名贵品种之一。釉色浅红,釉面多绿苔点。这种绿色苔点本是烧成技术上的缺陷,但在浑然一体的淡红,掺杂点点绿斑,反而显得幽雅清淡,柔和悦目,给人美感,引人遐思。由于铜在各部分的密度不同,烧成后呈色各异:有的在匀净的粉红色中泛出深红斑点,或者红点密集成片;有的则在浅红色中映出疏露的绿斑或色晕。因此有“绿如春水初生日,红似朝霞欲上时”之美誉。
霁红
霁红创烧于康熙后期。它是一种纯粹的深红釉,以铜为着色剂,在1300°C高温的还原气氛中烧成。霁红的特点是釉汁凝厚;釉面密布细小的棕眼,如同橘皮。色调深红,似暴风雨后晴空中的红霞,所以得到了“霁红”这一得意的名称。
霁红釉盛于康、雍、乾三代。
低温红釉
低温红釉一般以铁为呈色剂。明末以矾红代替鲜红,首先创造了低温红釉。以后,又发展为吹、拍两种。吹者为“吹矾红”,始于明;拍者为“拍珊瑚”,创于清。还有“吹洋红”等。
矾红
矾红是一种以氧化铁为着色剂,在氧化气氛中烧制而成的低温红釉。它的色泽往往带有一种如橙子般的红色,没有铜红纯正鲜艳,但呈色比较稳定,在烧造工艺上也比高温铜红容易得多。
矾红创烧于明嘉靖间。
珊瑚红
珊瑚红也是一种低温铁红釉,始于康熙,盛于雍、乾两朝。它是将红釉吹在白釉之上,烧成后釉色均匀、光润,能与天然珊瑚媲美,故名“珊瑚红”。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