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泽度
光泽是瓷器釉层表面的一种特征。在受到光线照射时,由于釉表面光滑程度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瓷器的釉表面朝一定方向的反光能力(镜面反射)有所不同,因此感觉到的光泽程度也不同。釉表面的光泽,还与其折射率有关,折射率越高,光泽度也越高。

青釉
中国瓷器最早的颜色釉,是出现于南方的青釉。
所谓“青釉”,颜色并不是纯粹的青,而是具有黄、绿、青等几种颜色,但多少总能泛出一点青绿色。同时,古人往往将青、绿、蓝三种颜色,统称为“青色”。

我国历代的青釉都以铁为主要着色元素,以氧化钙为主要助熔剂。加了氧化铁的色釉,在氧化焰里烧成黄色,经过还原焰才成为青色。另一方面,釉内氧化铁含量的多少,对釉的呈色有很大关系。如古代的越窑、婺州窑青釉料中铁的含量在2—3%,釉色较深,呈豆青色或艾色;唐代瓯窑青瓷釉的氧化铁含量为1.54%,釉作淡青色;德清窑用含铁量很高的紫金土来配制黑釉,使釉内含铁量高达6—8%,因此色黑如漆。
黑釉
黑釉与青釉一样,主要呈色剂也是氧化铁。当釉料中的氧化铁达到8%左右时,烧成后就呈赤褐乃至暗褐色;如果再把釉层加厚,则颜色变浓,厚度积累到1.5毫米左右,釉色就纯黑了。除氧化铁以外,黑釉釉料还含有微量的氧化锰、氧化钴、氧化铜、氧化铬等其他着色剂,虽然含量很低,但是有时对色调也有一定的影响。

据现有资料,至迟我国在东汉时就能烧黑釉。
我国古代黑釉分石灰釉和石灰碱釉两大类。东汉、东晋等早期黑釉都属石灰釉,唐代以后,基本上都改用石灰碱釉。就黑釉的品种而论,可以分为一般黑釉与花色黑釉两大类。油滴、兔毫、玳瑁、酱釉等,即属花色黑釉。
乌金釉
乌金釉是一种名贵釉色。它以三氧化二铁为呈色剂,配含一定量的锰和钴的氧化物,生坯挂釉,以高温还原焰烧成。釉质细腻,乌黑、净亮如镜面,为黑釉中最萤亮者。

乌金釉创烧于明代成化朝,行于清康熙年间。乌金釉的制法是在白釉上吹以黑色玻璃釉,烧成后呈黄黑色。纯粹的乌金釉器极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