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彩
绿是铜在氧化气氛中的呈色。我国传统绿彩品种甚多,色调不一,除了彩料中含有不同量的铜之外,有时还添加少量其它着色元素,如铁、铬、钴、锡等。如在康熙珐琅彩和雍正粉彩中,有些绿彩略带黄色,就是加了一些锑的缘故。

黄彩
我国瓷器上的黄彩有铁黄和锑黄两种。铁黄彩系由创烧于汉代的铁黄铅釉发展而来。在清康熙以前,我国瓷器上的黄釉和黄彩,只有铁黄一种。至康熙、雍正时,才采用以氧化锑为主要着色剂的锑黄作为珐琅和粉彩中的黄彩,但当时斗彩和五彩的黄彩,仍为铁黄。
铁黄
铁黄彩从铁黄釉发展而来。早在殷周时代,我国人民就已发现含有少量铁的石灰釉,在氧化气氛下能够得到黄色。铁黄铅釉创于汉,盛于唐,至明清时则发展成为釉上黄彩。
锑黄
锑黄是在清康熙年间创烧的;但化验说明,康熙珐琅彩中的锑黄并非本国所生,系舶来品。我国自己制造的锑黄,直到雍正时才见于粉彩器上。锑黄除含锑外,还含有锡;氧化锡是作为锑黄的稳定剂而加入的。
褐彩
褐彩是一种以铁为主要呈色剂的彩料。始见于西晋后期,普遍使用于东晋到南朝早期。
紫彩
紫彩创于明,它的呈色元素比较复杂。以康熙珐琅彩上的紫彩来看,其主要着色元素为钴、锰、金,是用金红和钴蓝配制而成的。现代景德镇的紫彩,则是用金红和一种含氧化锰较高的钴土矿“叫珠”所配制。
黑彩
釉上黑彩多用于勾勒枝叶的轮廓和叶脉。我国传统釉上黑彩的主要着色元素是铁、锰、钴和铜,系用钴土矿和铜花片配制而成的。其化学组成有两个特点:一、在配制黑彩料时不加入硝,所以钾、钠含量特别低;二、以牛皮胶作为粘合剂,使黑彩料的烧失量高达百分之二十以上。
墨彩
墨彩流行于清雍正、乾隆年间。它不同于黑彩,黑彩是在窑中烧成的高温彩。而墨彩为炉中烧成的低温彩。用墨彩在白釉上描饰人物、山水,具有水墨画的效果。
蓝彩
我国传统的釉上蓝彩是由钴蓝铅釉发展而来的。早在唐代,钴蓝铅釉就被用于三彩器上。蓝釉和蓝彩的着色剂,都是天然的钴土矿。钴土矿中,还含有不同量的铁、锰等元素,它们也是传统釉上蓝彩的着色剂。有的蓝彩还含有少量的铜,这是为了略为调整蓝彩的色调,而特地加入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