钴蓝
元代景德镇烧成了高温蓝釉,从而为瓷器的颜色釉增添了新品种。从着色剂来说,高温蓝釉与唐三彩的低温蓝釉一样,都是氧化钴,因此也可称钴蓝。明、清两代在元代蓝釉的基础上,相继创烧了回青、洒蓝、天蓝、霁蓝等钴蓝颜色釉。钴蓝在陶瓷上创造性的应用,对我国元代以后,特别是明、清风靡一时的青花彩瓷和霁蓝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霁蓝
霁蓝又叫积蓝、祭蓝,属高温石灰碱釉。生坯施釉,在1280—1300°C的高温下一次烧成。其特点是色泽深沉,釉面不流不裂,色调浓淡均匀,呈色亦比较稳定。霁蓝釉盛于明代宣德朝。霁蓝器物除了单色釉外,往往用金彩来装饰,还有刻、印暗花的。

祭蓝
在明代,蓝釉与白釉、黄釉、红釉一样可以作祭祀之用,因而宣德蓝釉也叫作“祭蓝”。

洒蓝
洒蓝又名“雪花蓝”、“青紫蓝”。因其浅蓝地上有水迹般的深蓝色斑点,犹如洒落的蓝色水滴一样,故称“洒蓝”。

洒蓝于明宣德时就已出现,但清康熙时才完全成熟。这时的施釉工艺也有所不同:先在胎坯上吹青料,形成青色小点;然后再吹白釉。烧成后于青蓝中飘洒点点雪片,颇为可爱。还有在洒蓝上描绘各式金花或青花图案的,均属珍品。

天蓝
天蓝是高温颜色釉。它是从天青演变而来的,创烧于康熙时。釉色浅而发蓝,萤洁清雅,像蔚蓝的天空,故名“天蓝”。其含钴量在2%以下,釉里的铜、铁、钛等金属元素均起呈色剂的作用;呈色稳定,幽倩美观,可与豇豆红媲美。

孔雀蓝
孔雀蓝虽同样是钴的呈色,但与众不同。一般蓝釉是高温烧成,所以釉面不易脱落。孔雀蓝釉则常于制好的素坯上直接挂釉,或于白釉上二次挂釉烧制,为低温釉。在素坯上直接挂釉的,釉层极易开片剥落。

紫釉
紫釉是明代新创的一种颜色釉。它的主要着色剂为锰,釉料中的铁和钴则起调色作用。我国明代“法华”瓷器上的紫釉,以及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的茄皮紫釉,也都是用锰着色的。根据现代景德镇的配方,作为着色剂的锰,是用一种称为“叫珠”的矿物引入的。

紫釉也叫“茄皮紫”,根据其呈色的深浅,又有淡茄、深茄之别。淡茄介于豇豆色、云豆色之间,与红的区别微乎其微。此外还有葡萄紫和玫瑰紫等名称。在低温紫釉中,还有清代创作的吹紫。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