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是焙烧陶瓷制品的一种设施。从窑字本身来分析,上面的是“穴”字而下面的是“缶”字。“穴”是山洞,“缶”是古代用来盛酒的一种陶器。这说明最原始的窑炉是利用现成的山洞,或者挖掘洞穴,在里面焙烧“缶”一类陶器。
窑炉
窑炉的建筑均为平地起砌。窑炉由窑门、火膛、炉床、烟囱四大部分组成。
龙窑
因窑身呈长方形倾斜砌筑,似一条火龙从下而上,所以叫龙窑。
由于龙窑需要一定的倾斜度,所以一般都建在山坡上。因其本身具有一定的高度差,因而也就有自然抽力,所以可以不设烟囱;而且也不易受到地下水的影响。窑址大多选择在燃料和原料资源较为丰富、交通和水源都比较方便的地区。所以我国南方自商代以来,多砌龙窑。
龙窑的窑头多装碗、杯、盏、盘等小件,中部多装大型的罐、壶、碗类;中后部大、小器均装;窑尾多为半成品和烘烤的坯件。
龙窑的产量,估计为一万八千件左右。如果扣除窑门和投柴孔附近的空地,一窑可生产成品一万五千件左右。
窑火
窑火指的是窑内火焰流动的方向。
柴窑
以松柴为燃料的窑炉称为柴窑。
镇窑
为景德镇窑的简称,为我国传统窑炉中最具风格者,是宋以来发展最古的窑炉之一。

镇窑整座窑炉棚顶层砖砌成的拱型结构,高大的烟囱用单砖砌成。它的烧成室型呈一头大一头小的长椭圆形,进窑门处宽而高,靠近烟囱处则逐渐变窄变矮,有“蛋形窑”之称。窑身全长约15—20米,容积为300—400立方米,高约6米,以松柴为燃料,火焰长而灰分少且不含有害物体,适合烧还原焰,对于白瓷,青花瓷,颜色釉等的釉面呈色效果良好;按照窑位各部位火焰流动及温度分布,还可以分别装烧高、中、低火候的瓷坯,属平焰窑,为景德镇所独创,镇窑曾烧造出许多名贵的瓷器,可惜于1998年停烧。
紫砂泥
紫砂壶所用的原料称为紫砂泥。原泥主要分为紫泥,红泥和绿泥三种。这些陶土都深藏于岩石层下,杂于夹泥之中,出矿时呈块状,经风化,磨细,筛选后加水捣成生泥块。生泥块再经捶打,使泥料压缩坚韧,即成紫砂泥。
紫砂胎
又称乌泥胎,由于紫砂泥中含有多量的氧化铁,用这种泥料制成器胎,经过1100—1200℃氧化焰烘烧,胎就呈褐色或紫色。
夹泥
又称甲泥,是一种硬质骨泥岩,粉砂质粘土,未经风化时称石骨,是制作紫砂陶大件产品不可或缺的原料。
紫泥
又称青泥,是制作紫砂壶的主要原料,紫泥蕴藏于夹泥之中。紫泥的种类较多,如梨皮泥、淡红泥、淡黄泥,本山绿泥等。
朱泥
又称红泥,也是制作紫砂壶的主要原料,矿石呈橙黄色,埋于泥矿底部,质坚如石,亦称石黄泥,产量少,一般要从原料中挑出,而烧成之后呈朱砂色。以往朱泥壶产量少,一般用作化妆土。
段泥
亦称绿泥,为紫泥矿层上面的一层绵头,产量少,泥质嫩,耐火力低于紫泥,一般多用为化妆土。
返回